将意识上传云端实现永生的概念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比如黑镜里的《圣朱尼佩罗》,最后的镜头,机械臂在人类的意识接口来回运转操作,无数个意识接口组成了服务器机柜,无数个机柜竖立在巨大的黑暗机房中。这一幕极具冲击感,然而在现实中,这有可能发生吗?
前两天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他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已经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对于永生的理解,马斯克的理念是将人格意识“下载”或“存放”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上。据悉,该机器人原型机将在今年9月30日特斯拉AI Day上出现。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坐小板凳的吃瓜群众:脑机接口应该和元宇宙一样,属于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看,目前无论是打字还是语音的传输效率都很低。通过脑机将人的思想直接变成数据进行传输,沟通效率会获得超出想象的提升,沟通效率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效率的提升,未来控制机器人在火星上干活可能还真不是梦想。然而科学技术的研发,既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从马斯克旗下企业目前情况来看,这两项应该都有些欠缺了,只能说他画的人形机器人还是十分炫酷的。
@希望:今天的人类已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然而对自己1.4kg的大脑却知之甚少。同样是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融资仅有5000万美元的Synchron跑在了已融资超过3亿美元的Neuralink前面。马院士的思想确实都上传到了云端——大家都看到了他每天发的推文。不论侵入式也好、非侵入式也好,只要科技往前走一小步,就能给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近4亿的抑郁症患者带来降低痛苦的希望!
@一只瓢虫:上传思维的副本虽说做出的选择和本体一样,但是问题在于本体做了事以后会形成积累,形成学习进步,而副本做了以后,对本体没有任何影响。再者,上传的只是一个副本,并非本我认知直接就移接到机器里面去了,这有什么意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由于用户对ChatGPT 4o模型的强烈需求和怀念,OpenAI决定重新将4o作为可选项推出。这一决定反映了用户对该模型性能和功能的认可,以及市场对多样化AI模型选择的需求。此举表明OpenAI正在积极响应用户反馈,调整产品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偏好和需求。
OPPO AI团队首次系统性研究了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效率优化问题,提出了高效智能体框架。通过对基础模型选择、规划复杂度、工具配置和记忆机制的深入分析,他们在GAIA基准测试中实现了96.7%性能保持的同时,运营成本降低28.4%。研究发现简单设计往往更有效,为智能体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指导。
Meta平台公司选定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和Blue Owl资本为其在路易斯安那州农村地区的数据中心扩建项目提供290亿美元融资。其中,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将主导26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部分,Blue Owl提供30亿美元股权投资。该项目将加速Meta的人工智能开发,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将需要6.7万亿美元投资以满足计算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为联合开发的EvoC2Rust框架,能够自动将C语言项目转换为安全的Rust项目。该系统采用"骨架先行"策略,先构建项目框架再逐步翻译函数,并通过七大类安全映射确保翻译质量。在工业项目测试中达到93.84%编译通过率和89.53%功能测试通过率,为解决C语言内存安全问题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