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1年9月28日】 今日,在中国(北京)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发表关于泛在千兆的主题演讲,呼吁与全社会、全行业共同推进千兆网络能力发展,促进应用融合,构筑数字化发展未来。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 甘斌
“从4G到5G,中国正在构建全球最领先的移动基础设施。目前,我们的4G网络已经建成了300多万基站,拥有99%的覆盖率,催生了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而中国5G开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目前中国5G基站超过100万、用户发展达到3.9亿以上,并且探索了1万多行业应用案例,在全球已经全面领先。”甘斌在主题发言中强调。
“为了构筑持续领先优势,我们从网络能力到网络覆盖,打造一张泛在千兆网络,构筑数字化发展的基石。”甘斌表示。回顾4G时代,从2013年国家提出的“宽带中国”政策到2019年的“双G双提”政策, 4G 的网络能力发展从重点城市百兆到80%区域百兆, 2019年提出4G覆盖率达到98%的目标,网络的建设节奏正逐步发生、渐次递进。5G也同样如此,中国在2019年首次提出双千兆依赖,2021年相继出台的 “双千兆”协同发展计划和“5G应用杨帆行动计划”,都分别从千兆速率到覆盖率,提出了2023年建设100个千兆城市,实现5G覆盖率40%,企业渗透率35%的目标。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在开启5G的千兆建设之路。
目前,在中国的重点城市基本上完成了千兆体验的覆盖。但是随着个人业务走向移动化、高清化和多样化,对千兆能力的要求从局部热点区域扩展到全场景,包括居民区,交通枢纽如地铁、火车站、高铁、机场,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现场等;同时,城市数字化包括新型产业经济、企业应用和数字化治理方面也更需要普遍覆盖的5G千兆能力打底。“千兆城市应该关注全场景无差别的覆盖,让我们的用户拥有随时随地一致性的体验;同时一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也应该无差别对待,因为5G千兆能力带来的数字化能力,将是弥合城市鸿沟的最佳手段。因此,我认为,泛在千兆网络的构建,需要逐步从重点城市向所有城市迁移,用5G数字化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智慧的新城市。”甘斌如是说。
“同时,国家近几年多次出台政策,发展乡村数字化,因此泛在千兆在乡村的建设也正当其时。”甘斌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发现,在移动业务的需求上面,城乡已无差异,视频应用、5G终端渗透率城乡差距不大,并且乡村存在迫切需要提升体验的需求。同时,乡村振兴和数字化乡村治理,也需要5G基础设施在城市和乡村进行无差别建设。”“我们要让5G网络的千兆能力,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连接乡村的未来。”甘斌在演讲中强调。
“打造一张泛在千兆的网络,一方面需要构筑多维度的能力,实现从下行千兆到上下行千兆能力的发展,两者兼而有之,来承载未来快速发展的移动宽带业务以及行业数字化的需求;同时,我们要让千兆能力从一个人、少数人享有到多数人、人人都能享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5G的千兆能力实现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无差别覆盖,只有这些新型5G基础设施的完备化和均衡化,才能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甘斌表示,“泛在千兆将是全社会、全产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华为来讲,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5G的创新,来不断提升网络能力,建设高质量、绿色低碳的5G网络。”
首先,TDD Massive MIMO是5G千兆实现的基础。面向未来,TDD M-MIMO将持续创新,实现性能和节能的双升级,华为此次发布了最新的MetaAAU便可以在覆盖上提升30%,在能耗上降低30%,实现性能节能最优。其次,多天线技术需要应用于每个频段、每个场景,充分释放大带宽的潜能,实现在从室外到室内,从热点区域到全场景的无缝移动性和随时随地的极致体验。然而,随着更多频段走向5G,TDD和FDD的协同也至关重要,以在TDD千兆体验基础上增强上行能力,同时实现在载波、波束、信道等方面的协同,达到能耗的下降和能效的倍增。
面向未来,华为还将持续和业内合作伙伴,推动5.5G演进,提升10倍网络能力。针对5.5G的创新,华为提出了未来的六大创新方向:
方向一:重构Sub100G频谱使用模式,促进包括6GHz、毫米波等NR新频谱的定义与发放,打造泛在千兆体验;
方向二:构筑以上行为中心的网络,定义更多的频谱用于全上行,在终端侧引入灵活的频谱接入机制,同时研究更灵活的上下行配比以有效缓解上行资源瓶颈;
方向三:通过定义不同类型的物联网终端,发展无源物联,用一张5G网络支撑全场景物联,构筑千亿物联基石;
方向四:为了使通信和感知高效共存,实现分米级分辨率的感知能力,共同推动感知的空口融合、网络融合,通过定义标准感知接口等,拓展5G承载物联的能力;
方向五:通过将智能化引入无线网络,在空口、网络、业务侧全面推动智能化演进,实现网络的分层自治,保障多元化用户体验;
方向六:探索空口、设备、站点、网络等端到端节能增效手段,在空口引入能效概念,在设备层面通过阵列增强和超高分辨率窄波束算法实现性能节能双提升。
甘斌在演讲的最后强调到:“5G泛在千兆,将发展多维度的能力,承担着惠及每个用户、弥合城乡差距的使命,我们希望和广大的社会各界、产业伙伴共同努力,持续提升5G网络能力,促进5G融合应用,共同做大基于5G网络之上的万亿级产业空间,同享生态繁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新搜索方式出现,字节发布宽度优先搜索基准WideSearch,垫底的竟是DeepSeek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