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以“云”为核心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原创

现如今,“数字化”已经悄悄地替代了“信息化”,成为一个在IT圈之外也并不陌生的词汇。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含义都有着些许的不同,但他们都有着统一的目标,即使用技术来重塑企业的竞争力。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8月10日 人物访谈(文/王聪彬):现如今,“数字化”已经悄悄地替代了“信息化”,成为一个在IT圈之外也并不陌生的词汇。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含义都有着些许的不同,但他们都有着统一的目标,即使用技术来重塑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还要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进行全面的重定义。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的答案。

为此,阿里云联合毕马威揭示数字化转型中的那些门道。尤其在过去5年间,毕马威通过帮助金融、制造、零售等行业企业进行架构规划、应用的咨询经验,看到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推动了企业架构转型以及业务的重塑,企业纷纷开始了以“云端转型”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毕马威:以“云”为核心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需品

中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互联网企业的异军突起说起,它们在线上业务取得优势的同时 也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手段,例如阿里“双十一”,这也让传统企业的线下市场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黄灏看到,现在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中国传统企业受到BAT等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影响所采取一系列技术和业务层面的变革。“传统企业希望通过一些能力转变,获得类似BAT的经营效应,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将数字化的能力打造成产品,向传统企业输出,并与合作伙伴建立生态系统。”

除了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不能忽略数字化技术这一重要因素,来更加完整的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当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多是一种战术,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从经营上出发,接受数字化企业的新文化、新业务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新目标。” 黄灏说道。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阶段。毕马威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尝试阶段、扩展阶段、服务化阶段、智能化阶段四个阶段,而云计算则贯穿始终。

尝试阶段:企业大多从基础资源虚拟化开始过渡上云,将主要业务部署在私有云,将一些弹性业务和新业务部署在公有云,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的混合云,一方面利用云的最大化价值,另一方面打消管理层对业务、数据安全性的顾虑。

扩展阶段:云将促进从技术到业务到管理的整体转型,企业应该做更多体系化的准备,建立复合型团队。另外技术转型也带来了管理机制上的变革,以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促进组织机构的扁平化、管理过程的创新等,让技术与业务融合产生更佳效果。

服务化阶段:云不再是仅仅解决资源部署问题,而是更多围绕PaaS、SaaS层展开,成为中台资源,直接为企业业务相应组件赋能,以及作为服务为前台所用。服务化阶段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场景为导向提供高效的应用服务。

智能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的一个循环过程,核心是数据和智能。企业需要建立企业级数据平台,接入内外部数据。企业更多从业务场景出发进行智能化,例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智能客服场景上的应用,以及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业务模式沉淀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数据智能。

每个阶段的跨越都代表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次升级。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尝试阶段,更多在向扩展阶段迈进,对于一些传统大型企业,某些细分领域已经使用云计算开始了服务化、智能化的局部尝试。

其中企业建立全面服务化的架构是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在IT架构层面的重要体现是为企业提供整个中台层面的共享服务。共享服务平台架构具备了服务可重用、服务可升级、服务助创新、服务能试错的优势。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中台战略,构建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大中台、小前台”的机制,即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的适用瞬息万变的市场,而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阶段以云计算为技术背景展开解读,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从业务场景出发,所以从企业经营角度就形成了多阶段交叉并行的状态。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副总监柳晓光建议CIO要考虑三种基本能力梳理数字化转型,在不同阶段做适合的事情,第一、总体规划能力;第二、迭代试错能力;第三、持续创新能力。

从云化走向智能化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应用的落地,云计算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正在逐渐被传统企业的接受。

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架构的转变带来效率的提升和创新的可能。不同于传统IT架构,企业级互联网架构是基于服务化架构理念进行构建,重点满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服务框架、高性能异步能力、高可靠容错能力、敏捷更新创新能力、应用级线性扩展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

毕马威认为,企业级互联网架构是未来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技术源动力,它满足企业级应用快速实现“分布式、高并发和自动化”;同时也满足去中心化、服务化、异步化、高可用、数据化运营的技术要求。未来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将重点致力于解决从传统IT到互联网架构的转变,包含从“客户界面,集中流程”到“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从“重复开发”到“共享沉淀服务化能力”;从“垂直系统,数据孤岛”到“大数据,智能商业决策”等核心IT能力的转变。

上文也提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大型企业多业态、多机构的模式也让转型更为复杂。所以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和传统IT架构将会出现长期并存的状态,这也是常说的“双态IT”,即,稳态:提升原有IT架构的运营能力,使之更加稳定高效;敏态:敏捷、持续交付并灵活支持上层应用创新。

混合云则是其中的技术抓手,其具备可扩展性、快速响应、可靠性、安全性、易管理等多种特性,适合于各种行业企业。目前主流云服务商都在提供公有云加专有云的混合云部署模式,使企业的工作负载分布在云供应商运行的公有云和企业运行的专有云上。

毕马威结合近年来在云规划领域的丰富经验,建议企业在具体实施混合云解决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可扩展性、成本、安全三要素。即,可扩展性:满足业务波动带来的资源扩展和伸缩;成本:根据需求灵活调配和统筹资源、降本增效;安全:混合云的管理在灵活与安全之间把握动态平衡。

同时很多企业还会使用多种公有云。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下企业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运维等问题。而且IT治理模式、组织结构、开发方式也在向着“双态IT”发展,例如银行业利用云计算支撑直销银行业务创新的近来趋势。

目前企业在云计算的部署、运维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柳晓光指出,上云前应做统筹评估,规划明确目标。如果企业希望实现灵活部署降低本,可以从私有云开始逐步搭建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平台;如果企业希望推动业务创新,可以从业务场景出发应用云,同时在技术选型和团队衔接等方面上也应进行规划,力求目标明确、方案可行、实施有序。

黄灏表示,领先互联网云服务商在云环境中具备三大优势。以阿里云为例:第一、拥有丰富的业务场景证明技术架构的性能,例如市场对阿里支持“双十一”场景的高度认可;第二、能力传导,协助企业逐步建立数字化创新能力;第三、生态、连接阿里的生态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甚至可以拓展新业务。

实际上,阿里的数字化转型优势来自于自身实践。阿里技术团队从2008年开始研究企业IT架构的转型,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体系,从支持电商业务,逐渐扩展到金融领域,并经受住了“双十一”的峰值考验。随着阿里业务生态越来越大,单块业务的分布式也无法满足业务多变、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千人千面等方面的要求。此后,阿里于2015年启动“中台战略”。通过中台促进业务创新,成为阿里持续保持高效创新和探索的坚实底盘。

未来基于云计算之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企业一定要重视数据的价值,将内外部数据打通,逐步建成企业级的数据管理大中台,向下汇集全业务线的原始数据,内部通过数据智能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与价值挖掘,最终向上驱动企业层面的业务创新。

像阿里云研发的ET大脑属于超级智能,解决社会和商业中的棘手问题。目前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机器学习、情感分析等技能,ET大脑的核心能力在于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在复杂局面下快速做出最优决定。针对各行各业,阿里云的科学家对ET大脑进行专项训练,研发出了ET城市大脑、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ET环境大脑等,在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

借助各种新技术,未来的数字化企业也将实现自我应变,颠覆现有行业经营模式。这一趋势目前在金融行业已有初步成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助力更多行业转型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来已来,所以赶紧开始你的数字化转型之旅吧!

来源: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8

08/10

15:4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