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不管是医生还是工程师,都需要一个综合性、基础性、理论性、应用性四强的人才,人是最可贵的。我非常赞成马云说的那句话,跟阿尔法狗去比什么,它永远会超过你,因为人的计算能力就是搞不过它。”
日前,有“东方神眼”之称的全国著名医学影像诊断专家、阿里云天池医疗AI大赛首席评委张国桢教授走上云栖大会的舞台,讲述了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在坐的听众包括阿里机器视觉研究员华先胜及ET团队成员、零氪科技CTO罗立刚等众多技术领域专家。他们联手启动了国内首个针对早期肺癌筛查的天池医疗AI大赛,获胜算法有望集成到阿里云ET医疗大脑中。
年近80的张国桢是国内顶尖的读片专家,他改变了医学界过去将10毫米作为肺癌手术下限的固有认知,总结出“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为早期肺癌的鉴别提供了重要指导。
张国桢说,我们处在一个影像引导治疗的时代,以前是打开肚子、打开胸看看里头什么东西。现在是看清楚了再打开。时代不一样了。“所以要求各位一定要高效、智能、直观,不是一般的图象可视化,一般的图象可视化是不能做诊断,只能找到位置,也就是现在体检中心发现的。所以一定要强调高级别的算法。”
对于机器与人的关系,张国桢认为计算机再厉害,也要听人的意见。“计算机找出五个片子,给了十个建议,我要重新再去取我最认可、最接近的。机器无法代替人,但我们做医生的必须跟上机器的脚步。”
机器诊断在医疗领域的优势在于计算速度。假如2万张片子先由机器进行一轮筛查,最终锁定200张可能存在问题的再交由人类医生判断,这相当于把医生的效率提升了100倍。而这正是阿里云ET医疗大脑要做的。
张国桢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程师以及他们开发的人工智能。“一个15岁的女孩子,有这么点结节,你敢说她是肺癌吗,没有医生有这个胆量说。做了图象后处理以后,就会发现是原位癌。之前转了两年多,家长都认为不是,再耽误下去就转移了”。
张国桢说,“看到影像是要画生死的,这是我医生的责任”,“如果你没有胆量拍这个胸脯,你做不好医生,你是医死,不是医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英国林肯大学正在开发一种革命性的虚拟现实环境,让非专家通过身体演示来训练AI收割机器人。这种技术已在加拿大杂货店和日本便利店试用,未来可能彻底改变工作形态。虽然能降低危险工作的风险,但也带来就业替代、工资削减等问题。许多低薪工作将被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取代,影响移民模式和劳工组织。这项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将在未来几年对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